从机关到基层、从管理到服务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一颗为群众服务的赤诚之心。2021年1月,朱俊峰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,一年来,他不等不靠,躬身实干,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驻村伊始,朱俊峰发现村“两委”班子结构不优,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,他下决心打造一支“讲党性、守规矩、肯干事、有思路、有口碑”的村干部队伍。
说了就算,定了就干。朱俊峰和村“两委”坚持“政治素质好、热心村级事务”标准,从大中专毕业生、致富能手、留疆战士人员中择优选拔4名村级后备干部,采取跟踪培养方式,在“三个中心”轮岗锻炼提升综合能力。并建立工作队员、村干部、后备干部“一对一”帮带机制,给村干部和后备干部教方法、传经验,让他们在工作中掌握方法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提升综合能力素质。今年8月,有2个后备干部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留疆战士张家俊热心村级事务,工作积极主动。朱俊峰主动与他结成帮带对子,有针对性地补短板、强弱项,通过悉心帮带,他的政治素养、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,如今,他已成长为一名村委会委员,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。
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上,朱俊峰将“庭院经济”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新路子,结合实情,因势利导,引导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。在实践中,他带领村民们种植蔬菜、养殖家禽牲畜等,并帮助群众进行销售,不少村民已经尝到了甜头。截至目前,共发展庭院经济21户,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。
老党员阿力木·阿吾提说:“庭院种植各种蔬菜,我们会拿一部分到市场卖出,既保障自给,还能增收致富,每月有600元的收入,非常感谢朱书记。”
群众利益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在村主干道、文化阵地绘制文化墙1000余平方米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65件。组织成立敬老爱老、法律宣传、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队7支,开展志愿活动98余场次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实事好事村民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
脱贫户艾海提·吾斯曼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,行走不便,父亲年事已高,母亲因病导致瘫痪卧床,还有年幼的女儿,一家人仅靠妻子在县城打工的收入和低保为生。为了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,朱俊峰与村“两委”商议,决定帮助艾海提·吾斯曼在村委会对面的门面房开个小超市,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,有了稳定的收入,让艾海提·吾斯曼一家重获了生活信心。
艾海提·吾斯曼常说:“真是太谢谢你了,朱书记,便利小超市每天都有收入,听到钱到账的声音,我可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!”
朱俊峰了解到村民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,生活中遇到纠纷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他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利用入户走访、田间地头等给村民上法制课,大力宣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。同时利用“法官工作室”,现场解决矛盾纠纷,不断提升群众能够学法懂法用法,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。
“你离群众有多近,群众就跟你有多亲。今后,我要继续俯下身子、撸起袖子,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,带领村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路,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……”朱俊峰坚定地说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